欧美日韩一级亚洲_漂亮美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_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_特黄AV毛片一级无码一精品

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芳華無悔——追記用生命堅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產黨員黃文秀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她的一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

這是在黃文秀宿舍拍攝的她的書法繪畫習作( 6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 攝

  她北師大碩士畢業(yè),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xiāng)革命老區(qū)百色;她選擇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群眾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她忍痛告別重病臥床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面對危險堅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來的山洪,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這是黃文秀到村民家中走訪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她就是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璀璨的青春歲月,如流星般劃過,閃亮夜空。壯鄉(xiāng)內外、網上網下,無數人深情緬懷,有無盡的哀思,更有對這位年輕共產黨員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深深敬仰。

  黃文秀組織村干部和一些致富能人召開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研討會(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篤定前行:朝著受災群眾的方向

  每當進入雨季,廣西百色大石山區(qū)時常遭受洪澇、塌方、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侵襲。6月16日晚,電閃雷鳴、暴雨傾盆,一條從百色市通往樂業(yè)縣的山路被突如其來的山洪淹沒。黃文秀在駕車返回樂業(yè)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

  車窗上的雨刮高頻地刮動,車燈下卻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滾滾洪水從眼前涌過……從黃文秀用手機最后拍下的畫面,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景是何等危險。

  在單位的工作群里,同事們紛紛給黃文秀留言:“太危險,趕快掉頭!”“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然而,凌晨1點以后,群里再也沒有了黃文秀的回復,她的電話也撥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關注著黃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緊緊地揪著。同事成明說,17日一早得知凌云縣路段發(fā)生塌方,有車輛被山洪沖走,她和幾個同事立即趕去塌方現場,此時黃文秀的名字已出現在失聯(lián)人員名單中。

  救援一直在緊張地進行,等待的時間是煎熬的,黃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內心仍然抱有希望。然而,6月18日傳來的卻是噩耗。

  同事們的勸阻,父親的挽留,都沒能留住黃文秀。

  黃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術的父親,看著天氣突變,16日急著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親非常擔心:“天氣預報說晚上有暴雨,現在開車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為有暴雨更得趕回去,怕村里受災,我馬上得走了。”面對父親的挽留,黃文秀叮囑了一句“按時吃藥”,便啟程回村。誰也沒想到,這竟成了黃文秀留給父親的最后一句話。

  黃文秀帶領村民清理村里的垃圾,改善村屯人居環(huán)境(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一路上,她不斷與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干部聯(lián)系,詢問當地雨勢和災情,特別叮囑要關注幾個重點村屯,要立即組織群眾防災救災。

  回憶起當晚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zhàn)幾度哽咽:“那么危險的情況下,她想著的是村里的災情……”

  這是黃文秀的扶貧日記,里面記載著村里的“貧困戶家庭分布圖”以及入戶走訪了解到的內容(6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 攝

  青春選擇:“我就是要回來的人”

  1989年出生的黃文秀性格開朗活潑。同學們對她的印象是:愛美,喜歡穿裙子,會彈古箏,寫得一手好字,有一點時間就專心致志地學畫畫。她身上總是散發(fā)著一種熱情陽光的感染力。

  2016年畢業(yè)季。位于人生十字路口,不少同學都在為找一個不錯的就業(yè)機會操心。黃文秀也有許多選擇,但她沒有留戀都市的繁華,毅然回到革命老區(qū)百色,作為優(yōu)秀選調生進入市委宣傳部工作。

  百色位于廣西西部,自然條件較差,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之一。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響應組織的號召,到樂業(yè)縣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科科長何小燕回憶:“單位就駐村工作征求她意見時,她毫不猶豫答應了。她父親患癌癥病重的事一句也沒提,當時我們都不知道。”

  有同學問過她,為什么要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貧窮的家鄉(xiāng)?她回答:“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

  黃文秀為什么堅持要做那個“要回來的人”?百坭村貧困戶黃仕京與黃文秀有一段對話。

  黃仕京問:“大家都說你是北京畢業(yè)的研究生,你為什么到我們這么邊遠的農村工作?”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zhàn)場,我有什么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fā)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

  黃仕京的一兒一女都在讀大學,生活困難,黃文秀幫他的孩子申請了助學的雨露計劃。黃仕京要求孩子在學校好好學習,積極爭取入黨,在廣西醫(yī)科大上學的女兒已經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了解黃文秀的人都說,她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由于父母親身體不好,家境貧寒,黃文秀通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yè),上大學后她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以自己品學兼優(yōu)的表現,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

  黃文秀的父親理解女兒,也支持女兒的選擇:“你入了黨,就要為黨工作,回到家鄉(xiāng)做一個干干凈凈的人民公仆。”

  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投身扶貧事業(yè)后的黃文秀將自己的愛美之心悄悄地“藏”了起來。她北師大的師妹、南寧市第十八中學教師蔣金霖說,在北京讀書時,文秀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當了駐村第一書記,她就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運動裝在山野村屯間奔忙,身上有一股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這個愛笑的姑娘甚至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領導、同事多次關心她,熱心人要給她介紹對象,她的回答是:“等百坭村的父老鄉(xiāng)親都脫貧了,我一定轟轟烈烈愛一回,讓鄉(xiāng)親們做證婚人。”

  這是2018年度的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遍訪記錄本(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 攝

  脫貧攻堅:“我心中的長征”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11個自然屯很分散,最遠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幾個屯都在10公里以上。初到村里,黃文秀碰了“釘子”。

  “我們這里窮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脫貧嗎?”“你一個女娃,能行嗎?”一些村民議論紛紛。黃文秀一開口就是普通話,敲貧困戶的家門時甚至會吃“閉門羹”。好不容易進去了,打開筆記本,群眾卻不愿多說。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必須盡快打開工作局面,黃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著。

  要取得群眾的信任,就要從內心把群眾當親人,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黃文秀請教有駐村經驗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書,悟出了道理。很快她改變了工作方法,到貧困戶家不再拿著本子問東問西,而是脫下外套幫助掃院子干農活;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幫他們摘砂糖橘、種油茶,一邊干活一邊嘮家常;她不說普通話了,學著說方言……

  貧困戶黃邦旋想申請低保,因不符合納入低保的條件,未能如愿,就不給黃文秀開門。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上門,黃文秀打起了“親情牌”:“我也姓黃,我叫你哥吧。哥這么聰明、勤快,一定能奔小康。”

  黃文秀耐心地做黃邦旋的思想工作:國家扶貧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著低保政策?靠低保只能解決基本生活問題,要脫貧還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來才光榮。講通了道理,黃邦旋臉上有了笑容。黃文秀幫助他爭取到7000元產業(yè)獎補資金種水果,老黃一家順利脫貧。后來,他們一直以兄妹相稱。

這是黃文秀與村民交流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53歲的貧困戶韋乃情面對記者,淚水在眼里打轉。老韋清楚地記得,黃文秀往他家里跑了12次,細心了解實際困難,分析貧困原因,商量對策,幫他申請扶貧貼息貸款種植了20畝油茶樹,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 “她一心一意幫我,像我女兒一樣!”

  黃文秀周末經常不回家,走訪了全村所有的貧困戶,還繪制了村里的“貧困戶分布圖”,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都一一標注在筆記本中。

  群眾從開始接納黃文秀,到打心眼里喜歡她,敬重她。一些人開玩笑說:“你這個女娃娃還真是難‘纏’得很哩!”

  黃文秀到村民家走訪,主動幫村民掰玉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山路太遠,黃文秀還不時要去鎮(zhèn)里、縣城開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將私家車開到村里當工作車用。今年3月26日駐村滿一年,汽車儀盤表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當天她發(fā)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

  黃文秀曾對朋友說:“長征中,戰(zhàn)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黃文秀在下村走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堅守使命:干出一片新天地

  扶貧之路充滿艱辛。黃文秀白天走村串戶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進。夜深了,她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她給村里的扶貧工作群取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百坭村鄉(xiāng)村振興地表超強戰(zhàn)隊”。

  要實現精準脫貧,基礎設施是關鍵。百坭村有5個屯交通困難,雖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連年雨水沖刷,路面已破損不堪,雨季陡峭路段連摩托車都無法通過,不僅影響出行,而且制約產業(yè)發(fā)展。

  黃文秀心急如焚。村干部記得,那段時間她帶著“村兩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對策,到鎮(zhèn)里、縣里申請項目,扎扎實實組織實施。目前,兩條路已經修好,其余3條已經列入樂業(yè)縣2019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

  沒有脫貧產業(yè)就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解決山里產業(yè)短缺問題,黃文秀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fā)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yè),請技術專家現場指導,挨家挨戶宣傳發(fā)動,鼓勵黨員帶頭示范。

  黃文秀到外村考察養(yǎng)蜂產業(yè),計劃將養(yǎng)蜂技術引到百坭村(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對接市場是實現貧困群眾增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百坭村砂糖橘從500多畝發(fā)展到2000畝,為打通銷路,黃文秀多方聯(lián)系,把客商邀請到村里來,甚至在微信朋友圈發(fā)銷售信息。云南、貴州等外省果商來到村里,一次性收購幾萬斤砂糖橘。大卡車一輛接一輛開進來,把村里道路塞得滿滿當當。

  黃文秀還建立了百坭村電商服務站,2018年電商銷售砂糖橘4萬多斤,銷售額22萬元,種植砂糖橘的貧困戶每戶增收2500余元。

  在黃文秀幫助下,村民黃美線貸款買了榨油機,做起了小型農產品加工,成功脫貧。黃美線傷心地說:“文秀有什么事都幫我,我脫貧了,她卻不在了。多好的姑娘,多好的書記!” 提起黃文秀,韋乃情這位壯族漢子紅了眼眶:“前幾天黃書記還來我家取走我孫子的住院報銷材料,現在錢到賬了,她卻再也回不來了。”

  黃文秀的奔忙帶來了她渴望的收獲,昔日的貧困山村發(fā)生了變化。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

  6月14日,黃文秀穿著印有“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紅色馬褂,雙手撐在黃土上,爬到河溝邊查看暴雨沖毀的水利設施,當晚就組織村干部制定了搶修方案,計劃回村后立即實施,不影響群眾生產。

  這是她在村里留下的最后背影。

  忠于信仰:“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

  6月22日上午,百色市殯儀館,黃文秀的骨灰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上面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的人群中,一位瘦弱老人久久地凝望著上方的遺像,老淚縱橫。他是黃文秀的父親黃忠杰。

  黃文秀生前最后發(fā)的朋友圈中,展示了她買給父親的營養(yǎng)品。身患癌癥的父親明白,除了脫貧大事,女兒最惦念的就是他的安康。

  經過兩次手術的黃忠杰吞咽困難,但他說自己一定會堅強:“我現在每天都努力吃東西。雖然很難吃下去,為了讓文秀放心,我也要拼命吞下去……”

  父親曾這樣對女兒說,沒有共產黨,我們家不可能脫貧。黃文秀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工作,他很欣慰,常常叮囑她認真為黨工作,為群眾辦事。面對前來慰問的干部,黃忠杰謝絕了慰問金:“我們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這些錢,村里的扶貧用得上。”

  父親懂得女兒的孝心,對女兒幫他圓了第一個心愿而倍感自豪。老人家多年來都想“看看天安門”,黃文秀大學期間邊讀書邊做兼職,省吃儉用存下路費,把父親接到北京,幫助他實現了這個心愿。

  然而,黃文秀沒有機會實現父親的另一個心愿了,老人家還想去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姐姐黃愛娟含淚說:“妹妹請你放心,爸爸的心愿姐一定替你完成。”

  望著手腕上的銀手鐲,黃文秀年過六旬的母親悲痛不已。今年婦女節(jié),黃文秀給媽媽買了這一禮物,手鐲內側刻著4個字“女兒愛你”。

  黃文秀的同事、同學、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懂事的姑娘深深地愛著她的父母和親人。但是,作為第一書記,她心里始終裝著村里的貧困群眾,為了群眾,她常常顧不上親情。

  黃文秀組織大家共同商量村里的發(fā)展之策(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蔣金霖說:“文秀回到家鄉(xiāng)參與扶貧是為了知恩反哺,她懂感恩,她對初心的堅守令人敬佩。”

  陳月香和黃文秀同一批到樂業(yè)縣的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她們曾經在一起聊駐村工作心得,共同感受投身脫貧攻堅的艱辛,以及看到群眾擺脫貧困的喜悅。陳月香回憶說,夜深人靜時,黃文秀會拿起吉他,對著天空的繁星輕聲唱幾句自己喜歡的歌。

  黃文秀組織村里孩子開展村規(guī)民約吟誦比賽(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樂業(yè)縣宣傳部供圖)

  “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于‘時代楷模’的稱號。”黃文秀的好友、曾經在百色凌云縣上蒙村擔任過第一書記的路艷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yōu)辄h和人民的事業(yè)勇于擔當作為。”

  “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黃文秀去世后,她的朋友李黎看著文秀的畫作,忍不住淚流滿面。黃文秀留下的兩幅畫,一幅是父親背著小女兒的素描,畫面溫馨動人;另一幅水彩畫上,金黃的向日葵正迎著陽光綻放。

發(fā)布時間:2019年06月30日 10:06 來源:新華網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