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驅(qū)車沿著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的邊境公路行駛,群山綿延,一株株芭蕉樹和橡膠樹交替從車窗掠過,清明雖過不久,南國驕陽蕩起的股股熱浪彌漫在山谷間。記者全神貫注地盯著車窗外曲曲彎彎的國境線,中間沒有隔離帶,緊窄的地方就是一條小溪溝,幾乎可以一躍而過,中越兩國真是山連山、水連水。
忽然間,一抬頭,公路前方出現(xiàn)了一隊村民,7人左右,山風(fēng)將帶隊肩扛的紅旗吹得飄起來,驕陽下,村民們帶著口罩,肩配紅袖章,保持著巡邏的隊形沿著邊境線行進著。
圖為金平縣金水河鎮(zhèn)隔界村村民防疫巡邏隊
“這是村民自己組織的巡邏隊,前頭的村子叫隔界村,他們是隔界村的人,都是哈尼族。”同車的金水河鎮(zhèn)向萍書記說。
“村民是什么時候開始組織巡邏隊的?”
“哦,這個早了,大概在一月份春節(jié)期間吧。”
腦子里正猶豫著,要不要停車和巡邏的村民了解一下防疫的事情,車頭已經(jīng)過巡邏的隊伍,奔向下一個埡口了。
轉(zhuǎn)過埡口,老遠就看見一頂藍色的帳篷搭建在公路邊,帳篷邊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特別醒目。防疫以來,一望見公路邊上這種帳篷就知道——卡點到了。
到帳篷跟前,下車,帶著紅袖章的村民迎了上來,不少人都認得鎮(zhèn)上的向書記,但測體溫、做登記,照做不拉。一問之下,才知道,沿著這條邊境公路,隔界村村民設(shè)立了兩個卡點,支部書記普義忠、村民小組組長高海正好都在這個卡點值守。
圖為隔界村村民設(shè)立的疫情防控檢測點
普義忠、高海,兩位身材健碩、皮膚黝黑的哈尼漢子,都是2005年入的黨,是67戶、340人的隔界村領(lǐng)頭人。
“疫情發(fā)生以來,我們就設(shè)立了兩個卡點,村民分成8個組,每家都抽人,24小時輪流值守。”高海說,“巡邏隊一般有6至7個人,一趟要來回巡邏4公里。”
“防止疫情傳進來,是大家的事情,村里一號召,大家都動起來,不講啥條件。”普義忠說,隔界村對面是越南封土縣會弄鄉(xiāng)的波多村,哈尼族跨境而居,好多有親戚在對面,“現(xiàn)在,走親訪友都停下來,想去的,想來的,勸勸都打消了念頭。”
隔界村地處熱區(qū),香蕉是村民們增收的重要支柱,此外,還有木薯、黑姜等,前一階段,因國內(nèi)疫情影響,對外交通受阻,曾一度影響香蕉外銷,眼下,交通恢復(fù),香蕉收購回歸正常,每公斤香蕉可賣到3元左右,且價格比較穩(wěn)定,村民今年的收入有了保證。
說話間,幾位巡邏的村民回到卡點,太陽下行走兩個鐘頭,汗水掛滿額頭,喝水、歇腳,李軍也在其中,他是隔界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李軍兩個孩子都還小,家里土地不夠,增收比較困難。
“沒地種香蕉,收入是難點兒,但政府改造了我家空心磚房,住著踏實了。”讓李軍比較寬心的還有一點,就是政府對像他這樣的邊境村民每年都有一定的補助,“政府很照顧我們這些生活困難的人,巡巡線,守守點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李軍說。
圖為隔界村村民守護的中越邊境線上的第62號界碑
“黨政軍警民聯(lián)防聯(lián)控在邊境防疫中很管用,這里群眾是基礎(chǔ),尤其像我們這里沒有天然屏障,便道眾多的地方。”向萍說,“隔界村這種村民自發(fā)巡邏、守點的,全鎮(zhèn)和全縣都很多,一桿紅旗下,動員群眾依靠群眾,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我們就有了底氣。”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