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麥剛出壟的季節(jié),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西斗鋪鎮(zhèn)劉偉壕村5000畝麥田里,綠油油的麥苗正沐浴在陽光之下。
“旱地紅皮小麥是咱固陽傳統(tǒng)的農作物,去年賣給合作社掙了5000多元,今年我又種了100多畝,八九月份就能收割了!”村民郝成看著莊稼的長勢,在心底默默期盼今年雨水充足,憧憬有個好收成。
59歲的郝成原來是村里的貧困戶,妻子去世,兩個孩子在外打工,除去政府補助,家里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養(yǎng)殖肉羊和種地。憑借自身力量,完成耕地、播種、收糧已實屬不易,每年給糧食找銷路更是困擾他的難題。
“村里建起面粉加工廠,還有了合作社,在家門口就把收上來的糧食賣出去了,還賣了個好價錢,增加了收入,這一切都要感謝劉書記。”郝成高興地說。
郝成口中的駐村書記叫劉釗,是2019年3月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派駐到固陽縣西斗鋪鎮(zhèn)劉偉壕村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當時,劉偉壕村1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仍有13戶未脫貧。
“扶貧,先要用點‘笨方法’了解情況,才能更好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劉釗說。
劉偉壕村海拔高、氣溫低、降雨量少且日照充分,劉釗充分了解了這里的區(qū)域環(huán)境特點,紅皮小麥具有獨特的品質并在周邊區(qū)域形成了良好口碑,于是他在這上面做起了文章。
樹立特色品牌,推廣綠色農產品……劉釗理清了思路,找準了出路,說干就干:以黨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為核心,依托劉偉壕村石磨面粉加工廠,帶領村黨支部干部創(chuàng)辦了“固陽縣后山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并注冊了“后山緣”商標,建立了“基層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的減貧帶貧機制。
農產品加工最重要的就是銷路。“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提倡消費扶貧,這是一種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途徑。”劉釗說。
那段時間,劉釗滿腦子都是“賣石磨面粉”,三句話不離紅皮小麥,張口就是“無添加綠色食品”。
“我們的石磨面粉,安全綠色,沒有添加劑,因為在低速度、低溫度的狀態(tài)下研磨而成,營養(yǎng)物質完全保留下來,口感好,有嚼頭。”劉釗傾情“帶貨”向親朋好友推薦石磨面粉,同時也將這個想法和自己單位進行了深入溝通,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動員全體教職員工愛心認購面粉,并形成長效機制。
就這樣,在劉釗的積極推動下,一袋袋的石磨面粉,為村集體經濟輸送著源源不斷的活力,給村民們帶來了穩(wěn)定的收入,有效解決了打下糧食賣不出去的難題。
2019年“固陽縣后山緣”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共收購農戶小麥原料4萬余斤,加工并銷售石磨面粉2萬余斤,毛收入10萬元,帶動貧困戶10戶,戶均增收4000元,并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萬元。“今年,面粉加工廠的收入在確保原有收入不變前提下還要增收,并計劃為村集體經濟提高收益。”劉釗信心滿滿地說。
“針對每一個貧困戶,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產業(yè)扶貧、精神扶貧、消費扶貧。”扶貧工作期間,劉釗帶領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幫助48戶貧困戶發(fā)展了牛羊為主的長效產業(yè),落實了46萬余元的到戶產業(yè)補貼,有效激發(fā)了貧困戶內生動力;為劉偉壕村2名、新民村1名在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就讀學生減免學費和爭取生活補助費共計1.8萬元,有效減輕了家庭負擔;積極協助村委創(chuàng)下了11.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
2019年,劉偉壕村實現整體脫貧。
劉釗表示,脫貧不是終點,下一步他將繼續(xù)帶著村民拓寬農產品銷路,做優(yōu)做實各項扶貧產業(yè),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