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東(右) 男,漢族,30歲,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qū)雙湖縣巴嶺鄉(xiāng)人民政府一級科員。
我叫康子東,2011年從東北老家來到西藏拉薩參軍入伍、守衛(wèi)邊疆。2013年退伍后,分配到那曲雙湖縣工作,2019年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主動請戰(zhàn)到村里去、到群眾中去,走進田地、扎根溫室,帶領農牧民發(fā)展蔬菜種植產業(yè),開創(chuàng)了超高海拔蔬菜種植的先河,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雙湖縣地處羌塘草原腹地,素有“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之稱,每年8級以上大風多達200天以上,凍土時間超過280天,年平均氣溫在零下5攝氏度,長久以來都是純粹的牧區(qū),這里的群眾世代都以放牧為生,整個縣域的食用蔬菜全部依賴外運。在海拔5000米的雙湖種植蔬菜,簡直異想天開。
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我以山東壽光蔬菜發(fā)展歷史為典型,向群眾講解產業(yè)發(fā)展可以脫貧致富;以長征精神、“兩路”精神教育引導群眾不要畏懼困難,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種出“雙湖菜”。為此,我們組建了一支60多人的種菜“突擊隊”。
愿望美好,干起來卻是千難萬難。5000米的雙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土壤砂石化嚴重且營養(yǎng)匱乏。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換土法”,當地牲畜多,可以使用牛羊糞作為“種植土”。我們從周邊放牧點收集發(fā)酵好的牛羊糞20多噸,把地表砂石土向下深挖20厘米,再用牛羊糞回填,既保證土地營養(yǎng),又能保證土壤松軟。
換土完成后,水源供給不足、配套設施短缺問題又凸顯出來了。我提出建議,從雙湖縣外圍的一條河引水灌溉。經測量,源頭和基地之間有4米的落差,在基地內修建一座蓄水池,引河水入池后再用大功率大口徑水泵抽送至各溫室。河水汩汩流進溫室,我們正式開啟了蔬菜種植運作模式。
功夫不負有心人,55天后,小白菜、上海青、油麥菜、菠菜、空心菜等菜苗破土而出,綠油油的連成一片,所有的質疑聲也在這一刻全部煙消云散,5000米海拔種植蔬菜成為可能!這段時間里,我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信任,“老師”“康師傅”的稱呼讓我覺得非常親切,倍感有動力。
在取得這一點點小成績后,我并未滿足于現(xiàn)狀,深知想要發(fā)展,必須要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其他品種。當即,我就把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品種引進了基地。移栽初期的菜苗根基不牢固,不能用水泵灌溉,只能采用噴霧器噴淋,既要保證濕度又不能太潮,太干了容易干死,太濕了容易生澇病。菜苗生長過程中,還要經常掐去多余的枝葉,要確保每株菜苗只保留一條主干,這樣才能使所有的營養(yǎng)作用于主干上,才能多結果、結大果。
到了授粉期,5000米的地方幾乎沒有昆蟲,就連蒼蠅都很少,想要保證菜苗順利結果,只能人工授粉,每一種菜的受粉藥物勾兌比例都不一樣,黃瓜是多少?茄子是多少?西紅柿是多少?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有問題就解決,以現(xiàn)有的120顆菜苗為實驗基礎,分組分類進行研究,藥多了就減、少了就加,怕滴到葉子上就用小噴壺一點點精準噴到花上……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歷經數不清的失敗后,終于成功培育出順利結果的西紅柿、茄子、黃瓜等品種。有了這份來之不易的經驗,我們開始了大規(guī)模種植。當年我們蔬菜基地的品種一下子從原來的5種擴大到20種。
目前,雙湖縣產業(yè)蔬菜種植基地擁有11棟溫室,各類蔬菜年產量5噸左右,三年收益近20萬元,帶動了困難戶56人實現(xiàn)增收。三年來,基地蔬菜產業(yè)發(fā)展受到了自治區(qū)、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組織上給了我全國“最美公務員”等榮譽,這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幸福團結之花開遍美麗的羌塘草原。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