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兼任閩江職業(yè)大學校長六年,為1074名學生簽發(fā)了畢業(yè)證書。其間,習近平同志多次來?,F場辦公,召開師生座談會,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叮囑同學們:“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工農大眾則是你們的好老師。”他在接受學生記者團專訪時飽含深情地說,“廣大師生齊心奮進,閩江大學大有希望”,當代大學生“要以國家、民族的振興發(fā)展為己任,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時代的奮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采訪對象:曾玉,女,1971年3月生,福建福州人,閩江職業(yè)大學中文秘書專業(yè)1989級學生,現任福建省閩侯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浩,男,1972年8月生,福建閩清人,閩江職業(yè)大學中文秘書專業(yè)1990級學生,現任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監(jiān)督室主任兼機關紀委書記。陳航星,男,1975年1月生,福建長樂人,閩江職業(yè)大學中文秘書專業(yè)1993級學生,現任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
采訪組:孫芳仲 石新明 鄒文通 郭嶙嶸 林華志
采訪日期:2021年1月4日
采訪地點:閩江學院第二課堂數字館
采訪組:曾玉同志,您好!您在讀書期間及工作后,曾三次在閩江職業(yè)大學聆聽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和報告。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曾玉:我是1989年考入閩大文史系中文秘書專業(yè)的。1990年,學校迎來了年輕的習近平校長。9月22日,在學校召開的1990級閩大迎新暨軍民共建大會上,剛剛上大二的我榮獲獎學金。臺上,習校長贊許的目光令我備受鼓舞。他在講話中強調“要把每一位學生造就成多功能應用型人才”,更是令人振奮。
其中,習校長的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他說:“與工農相結合是知識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座的同學們都是大學生,將來要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才。一入校門,不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應當學好科學知識、學好理論,走出校門,深入社會,深入工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才能把握住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你們來自工農,決不能一登‘龍榜’,便脫離了工農,高高在上,那樣終將一事無成。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工農大眾則是你們的好老師。”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習校長并聆聽他的教誨。此后,我更加有意識地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也更加努力地在課業(yè)學習、社團工作等方面做得更好。
得益于習校長提出的“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和“突出應用”的辦學宗旨,牢記習校長“深入社會,深入工農”的教誨,我們不局限于課堂的學習,更多的是實踐見習、動手實操。每個寒暑假,我們都活躍在各個企事業(yè)單位,“真刀真槍”地參與實踐。大二暑假,學校推薦我和任濤同學到福州市暑期青少年社會實踐領導小組辦公室參與實踐。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冒酷暑、戰(zhàn)高溫,全程參與了組織、策劃、推動全市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贏得了指導老師的稱贊。后來每年暑假,閩大學子都應邀成為他們常駐的“編外人員”,為全力打造“學校放假,育人不停”的福州市暑期社會實踐教育品牌貢獻了綿薄之力。
畢業(yè)前夕,習校長專門給我們1992屆畢業(yè)生作了一場題為“福州改革開放形勢和發(fā)展戰(zhàn)略”的形勢政策報告,勉勵畢業(yè)生要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和人民的養(yǎng)育之恩。第二次在校園里現場聆聽習校長的講話,使我對福州市未來的發(fā)展有了更多認識,明確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到能夠真正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地方去,向社會推薦自己,為福州市經濟建設發(fā)展奉獻青春和力量。懷揣著習校長的殷切期望,我們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
畢業(yè)后,我入職福州市委宣傳部,有機會在服務市委中心組學習、旁聽相關會議時,近距離聆聽習校長的工作指示。特別是1993年5月15日下午,我跟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來到閩大,參加了習校長組織召開的與閩大師生的座談會。他勉勵同學們“要講求實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感觸非常深。這是我在閩大校園里第三次聆聽習校長講話。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校長關于愛國主義的論述令我記憶尤為深刻。他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形成和延續(xù)到今天,我們的國家之所以能夠發(fā)展成為如此的泱泱大國,就是靠愛國主義精神凝聚起來的。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是三位一體、緊密聯(lián)系、互相貫通的,它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振興中華,為共同理想而奮斗的強大凝聚力。共產黨人同時又是愛國主義者,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把愛國主義精神作為自己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愛集體、愛社會主義首先得愛祖國。”
采訪組:三次在閩大聆聽習近平同志講話和報告的經歷,對您后來的成長產生了哪些影響?
曾玉:從1992年畢業(yè)起,我在福州市委大院工作了二十多年,后來又到基層任職,至今已有五年多。無論在哪一個工作崗位,我都始終牢記習校長的教誨,秉承閩大所賦予的特質,兢兢業(yè)業(yè),傾力奉獻。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在福州市直機關青年公文寫作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懷孕時,因處室人手緊張、事務繁忙,我始終堅守崗位,直至羊水破裂才送至醫(yī)院;我因任職偏遠山區(qū)縣,愛人在部隊又走不開,不得不讓孩子獨自生活在學校旁的出租房,無法陪伴孩子關鍵的高中三年學習;我團結帶領同志們全力推動永泰、閩侯兩縣宣傳工作不斷拓展提升,自己也成為全省宣傳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正是這種強烈地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心,以及“決不能給習校長丟臉,決不能給閩大丟臉”的樸素想法,給了我克服困難、爭創(chuàng)佳績的毅力和勇氣。
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六年之中,習校長為1074名閩大畢業(yè)生簽發(fā)了畢業(yè)證書。有人說,跨入大學大門,學校的氣質就會融入學生的秉性中,烙上獨有的氣息,我深以為然。每當翻看由習校長簽章的畢業(yè)證書,總是慶幸自己在最美好的青年時代成為閩大一員。
我原來所在的市委宣傳部文教科是閩大的社會實踐基地,每年都要承接數位前來參加實踐的學生。作為學姐,我在手把手地教他們辦事、辦文、辦會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母校文化的傳遞與延續(xù)。如今,我?guī)н^的二十多位學弟學妹,都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奉獻著光和熱,其中六七位同學已經成長為領導干部。我覺得,我們立足崗位的努力和付出,這就是閩大精神的弘揚,是校長期望的傳承。
采訪組:林浩同志,您好!聽說您一直珍藏著一張在閩大讀書時與習近平同志的合影。能否為我們講述一下這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林浩:我家里珍藏著一張1993年的老照片,屢屢被當年的同學提起。那是1992年12月底,我接到學校通知:1993年元旦,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舉行奠基儀式,上級領導決定由閩大學生禮儀隊負責現場的禮儀服務。
1993年1月1日一大早,在學生處鄭覺華老師的帶領下,我、郭王宏、梁鍵三名學生干部與鄭媚輝、黃愛群等十名禮儀隊成員,乘坐一輛大巴車來到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的在建工地。工地靠近漳港海邊,風很大,禮儀隊成員穿著單薄的迎賓禮服,不免感覺寒意。組織方因陋就簡,特意為她們準備了一套“榕東”活動房,讓她們適時躲避低溫和海風的侵襲。此次奠基儀式,凡涉及賓客迎送、領導剪彩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全部由我們的禮儀隊成員完成。這是閩大禮儀隊組建以來承接的最重要的一項任務,隊員們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領導、嘉賓和活動組織部門的高度贊賞。
“領導來看望大家啦!”活動房的門口傳來一陣聲響,我走到門外,只見一位高大魁梧的年輕領導向我們走來。原來是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校長,他身穿淺色風衣,步伐很快。習校長作為當天奠基儀式的東道主,有多少的公務要處理、多少的賓朋要接待啊,但是,當他得知負責此次禮儀服務的是閩大學生時,立即告訴隨行工作人員,一定要來看望大家。
習校長健步走到禮儀隊成員面前,同她們一一握手,說:“你們表現很好!你們辛苦啦!”我站在習校長身邊,向他逐一介紹隊員的名字。最后,他握住我的手說:“閩大有自己的禮儀隊,不容易!”他的手很大,很厚實,在嚴冬的海邊,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
為了記錄大學生禮儀隊成員的表現,出發(fā)前我讓梁鍵同學借來了一部相機。當時,我也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勇氣,熱切地對習校長說:“習校長,我們能和您合個影嗎?”
“小伙子們,來吧!”習校長十分干脆地說。我趕忙站到習校長的右邊,郭王宏、梁鍵站在我們的兩側,快門按下,就有了這張珍貴照片。
臨別時,習校長與我們揮手說“再見”,這個場景令全體禮儀隊成員感動不已,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閩大非常重視學生的禮儀教育,聽孫校長介紹,學校在1992年就開始把禮儀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培訓,學校還成立了禮儀研究所。后來,還有不少兄弟學校紛紛到閩大學習禮儀教育的經驗。
采訪組:陳航星同志,您好!聽說在閩大建校10周年之際,您作為學生記者對習近平同志進行了一次簡短專訪。請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陳航星:1994年10月28日,這是一個令我印象深刻、永難忘懷的日子。當天適逢閩大建校10周年慶典,在上午慶典儀式開始前,我作為閩大團委宣傳部部長、學生記者團團長,代表在校學子對習校長進行了一次簡短專訪。
慶典會場設在學校田徑場,各界人士、各屆校友都來為這所年輕的地方職業(yè)大學慶賀生日。當時,校區(qū)建設比建校初期有了很大提升,但校舍仍比較簡陋,校慶的來賓接待處就設在學校東南角校辦涂料廠的平房里。穿過熙攘的人群,學生處的鄭覺華老師把我領進了一個房間。只見房間里擺著兩張紅漆長椅,習校長正在與校領導們交談??吹轿疫M來,校領導向習校長作了簡單介紹,并說學生記者想對習校長作專訪。習校長微笑著招手示意我坐下,幾個校領導隨即帶上門退了出去。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習校長身著一件深色西裝,系著一條淺色斜紋領帶,胸前佩戴著深紅色的“閩江大學”校徽和10周年校慶紀念章。
剛一落座,習校長就問我是哪個年級、什么專業(yè)的,老家是哪里,學習生活怎么樣。他像自家的叔伯一樣,使我原本的拘謹和緊張感很快就消除了。時間有限,我提的問題比較簡單,大致是請習校長談談閩大十年來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對新時期閩大學生有怎樣的期望。
習校長飽含深情地說:“閩大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創(chuàng)辦以來,克服了重重困難,師生一心,艱苦奮斗,體現了閩大特有的建校精神。閩大辦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立足十邑、著眼未來,緊緊圍繞福州地區(qū)乃至全省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出一大批專業(yè)型、應用型優(yōu)秀人才,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地方大學辦學道路。閩江大學也是地方集中力量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探索。只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樹立更高的眼界和目標,廣大師生齊心奮進,閩江大學大有希望……”
在談到對閩大學生的期望時,習校長勉勵我們:“當代大學生要以國家、民族的振興發(fā)展為己任,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時代的奮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刻苦學習,努力鍛煉,增長才干,雖然閩江大學起步較晚,條件相對艱苦,但是大家要有決心、信心,把自己培養(yǎng)鍛煉成為福州、全省乃至國家發(fā)展需要的棟梁之才;要積極投身、服務福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閩江大學有很多來自福州五區(qū)八縣的學生,你們是未來福州建設的新生力量,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福州的大建設、大發(fā)展。希望閩大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空間、舞臺,為地方、國家建設發(fā)展施展才華、貢獻力量。”
短短二十多分鐘的專訪,習校長對閩大的深厚感情,對閩大學子的殷殷期望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閩江大學團委、學生會刊物《團學快訊》作了專題特刊,這是我們學生自己排版、手工油印的小刊物第一次膠印出刊,全校師生反響熱烈。
采訪組:請問這次對習近平同志專訪的經歷,對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航星:我是1993年考入閩大中文秘書專業(yè)的,算是剛擔任學校“兩委”不久的“新兵”。這次與習校長面對面的交流,親耳聆聽、親身感受習校長的諄諄教誨,對于我是一個莫大的榮耀。習校長的話語,一直指引激勵著我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刻苦學習、勤于磨礪,腳踏實地、建功基層。
在閩大學習期間,我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積極利用寫作專長,辦好團委、學生會宣傳刊物《團學快訊》《閩大青年》,積極傳導黨的精神,抒發(fā)學子心聲,歌詠閩大建設,服務青年成長。在學校老師的關心培養(yǎng)下,我在大三時光榮入黨。
1996年畢業(yè)時,我沒有選擇留在省城福州就業(yè),而是主動回到家鄉(xiāng)長樂市。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長樂團市委工作,在福州市首創(chuàng)了縣(區(qū))基層團建“2+1”模式。走出校門不久,我參加了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和福建省委黨校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并取得了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
2000年,我響應組織號召,和長樂市102名干部一起打起背包,與原單位脫鉤,到工作相對薄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駐村兩年間,我們吃住在村里,走動在農家,收獲了寶貴的農村工作經驗和質樸的群眾感情。經過一任又一任接續(xù)努力,我任職的長樂市(區(qū))長安村現在已經是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福州市十大“魅力鄉(xiāng)村”。2002年,我被推薦參加長樂市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三推兩考一選”選拔考試,通過筆試考核、群眾推選和組織選拔,擔任玉田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之后十年,我一直在這個長樂市“第一個黨支部”所在地擔任鎮(zhèn)長、書記。2011年,我在農村基層工作多年后,走上了市(縣)領導崗位。
在鄉(xiāng)村、縣(區(qū))基層工作二十多年,我常常警醒自己,一定不能辜負習校長和老師們的教誨,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不忘初心加油干,一定不能讓人說“這個黨員干部不行”“這個閩大的學生不行”!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