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甘肅省積石山縣柳溝鄉(xiāng)陽山村黨支部書記白文英(右二)和工作人員入戶走訪,了解房屋重建進度。
7月,積石山的金露梅盛放,漫山遍野金燦燦的。在當?shù)刈蠲赖臅r節(jié),陽山村黨支部黨員大會又召開了。
49名黨員聚在一起,研究發(fā)展黨員、產(chǎn)業(yè)發(fā)展等工作。他們把亮閃閃的黨員徽章佩戴在胸前。這個莊嚴的表征,傳遞著信念、責任、擔當、使命……無言,卻有力。
此時此刻,沒有什么比劫后余生的安穩(wěn)日子更美好,沒有什么比災難砥礪后的勇毅無畏更讓人動容。
2023年12月18日午夜,一場強震突襲積石山縣。
在陽山村,有人在床上被晃醒,有人奪門而出,有人嚇得大哭。事后人們才知道,陽山村是震中所在地。
災難突如其來,這個偏遠山區(qū)的黨支部本能地反應,開始了緊急行動。
“90后”村黨支部書記白文英把兩個孩子留給公公婆婆,飛快地趕到村委會,組織分工自救。
年過半百的老黨員趙懷杰拿起一面鑼,一路奔跑一路敲打,召集黨員和村民。
村黨支部副書記趙永和帶著黨員、青年志愿者,分頭行動,挨家挨戶排查。4名受傷群眾全部被及時搜救轉(zhuǎn)移,其余村民全部及時撤離到空曠地帶。
那天夜里,氣溫近零下20攝氏度。在村委會院里,黨支部組織大家生起火,把群眾聚攏在一起。組織人員從安全的房屋中找出棉被、棉衣,給因避險未穿棉衣的人保暖。
這是陽山村人無法忘掉的夜晚,驚慌中有人飲泣;這是陽山村人胸口熱熱的夜晚,一團火照亮了夜空。
1歲的女童安映萱不幸被砸傷。黨支部迅速組織村民開車將孩子送到醫(yī)院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救治,后果無法想象。”安映萱的父親哽咽抹淚。
回憶里有一幕幕的慌,也有一幕幕的忙。
扛起、裝車、卸下……震后,要去鄉(xiāng)里拉救援物資。誰去?一聲詢問,引來黨員和群眾紛紛響應。支部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16人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馬不停蹄、爭分奪秒,將全村所需的帳篷、爐子、棉被等物品一趟趟運來。天很冷,但他們?nèi)頍釟怛v騰。
搭建帳篷、布設電線、燒火做飯……平素溫婉和善的白文英變成了大嗓門。在村委會,她張羅著一件件事。她很欣慰,震后的當天上午10點鐘,全村群眾全都吃上了熱乎飯。
那是一段艱難且難忘的時光。
因為有太多的事需要協(xié)調(diào),白文英一夜只睡兩三個小時,雙眼充滿了血絲。一天喝不上幾口水,嗓子喊啞了。
村民袁七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晚飯做好了,她拽起白文英就走,“我們家的飯熟了,你吃兩口再干。”
白文英記得,那天,吃的是大白菜燉粉條和饃饃。她吃得非常香甜,也濕潤了眼角。
生民之痛,傾情撫之。生活之難,全力托之。
震后,全村建立了6個過渡期板房集中安置點。黨支部建立網(wǎng)格化服務管理機制,設置黨員先鋒崗,及時回應、解決群眾關(guān)心關(guān)注的大事小情。
村民安全錄的妻子患有慢性多器官衰竭。黨員網(wǎng)格員安海江入戶走訪,發(fā)現(xiàn)震后安全錄家的生活“雪上加霜”。對此,黨支部積極協(xié)調(diào),幫助落實大病和臨時救助、公益基金2萬元。同時,村黨支部積極協(xié)調(diào)村里有施工經(jīng)驗的黨員,在技術(shù)人員指導下,以低于市場價主動承攬安全錄家受損房屋建設工程,并組織動員左鄰右舍前去幫工,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受損的房子,容易造成二次災害。黨支部不等不靠,組織黨員、群眾自力更生、互助自救。
支部委員張春福會開挖掘機,在支部安排下,他帶著有專業(yè)特長的群眾,將一棟棟危房成功拆除。陽山村成為全鄉(xiāng)拆除危房最快的村。
即使生活碎了,也要頑強地接起;即使?jié)M目瘡痍,也要重新挺立。
地震造成陽山村D級危房88戶,其中,56戶原址重建,32戶集中安置,另有198戶群眾家的B級、C級房屋需要維修加固。
村民趙創(chuàng)路寶的家在地質(zhì)災害點上,原來下大雨就落過大石頭。專家反復查看,認為不能繼續(xù)原地居住。
村里動員老趙去縣里建設的集中安置房住,老趙一百個不樂意。理由就一條:故土難離。
支部和下沉干部一次次去做工作,講解補助等優(yōu)惠政策,幫助算好經(jīng)濟賬、長遠賬。最后,老趙被說動了。
離村十幾分鐘車程的縣城里,車輛穿梭、塔吊林立,新家園正拔地而起。選了100平方米房子的老趙,最近常過來看新家。思量后面的好生活,老趙感動不已:“感謝黨的好政策。”
村民安斌錄家房屋受損,需要維修加固。他很苦惱,找不到專業(yè)的施工隊伍。
安斌錄火急火燎地向村黨支部求助?;趯I(yè)施工隊數(shù)量不夠的現(xiàn)實,村黨支部聯(lián)系縣外專業(yè)工程隊,為其維修加固房屋,解決了眼前的難題。
陽山村,平均海拔2500米,最低處1800米。村民韓英喜家今年種上特別的物種——款冬花。一種常用的藥材。
重建家園,不讓受災群眾返貧,不斷增加收入,是黨支部面臨的考驗。
村黨支部以調(diào)整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和帶動農(nóng)戶就業(yè)為重點,請來專家,手把手教群眾技術(shù),今年重點種植藥材款冬花400多畝。
“這個當年種植,當年收獲。3畝地預計有3萬多塊錢收入。”在長勢喜人的款冬花地里,韓英喜對秋天的收獲充滿期待。
裊裊炊煙,作物生長;欣喜期盼,日子重啟。眼前的一切,充盈著鼓舞人心的力量。
今年4月,記者來陽山村時,滿目是皚皚白雪。白文英說,等7月金露梅花盛開的時候,一定要再來看看。
當?shù)睾0胃撸鳛?ldquo;云上的花”,耐旱、耐寒和耐貧瘠的金露梅,為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命力。
此時,金露梅漫山遍野地開了。風一卷,大片大片的金黃涌動。這如潮的焰,這無言的美,讓人感覺到一種滾燙……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